p>以王熙凤的精明,她本可完全倒向自己的亲姑妈王夫人,对黛玉维持表面的客气即可。
然而,随着时日推移,府中上下渐渐现,这位“凤辣子”
对那位“林妹妹”
,似乎并不仅仅是敷衍。
第25回,王熙凤得了些暹罗进贡的茶叶,觉得味道轻,不甚喜欢,忽然想起黛玉似乎偏好这类清茶,便命人给潇湘馆送去。
黛玉尝了,果然觉得不错。
凤姐儿听了便笑道:“你既吃了我们家的茶,怎么还不给我们家做媳妇?”
众人听了一齐都笑起来,黛玉红了脸,一声儿不言语,便回过头去了。
这样的玩笑,在大庭广众之下,由掌管家的二奶奶说出来,分量非同小可。
这几乎是对“木石前盟”
最公开、最直接的肯定。
若仅仅是为了迎合贾母,她大可不必如此旗帜鲜明,将自己置于可能得罪王夫人的境地。
这玩笑里,带着几分对宝黛二人亲密关系的了然,也带着几分对黛玉本人的亲昵和打趣。
反观她对自家亲表妹薛宝钗,何曾有过如此随性甚至有些“放肆”
的玩笑?她们之间,永远是客气而疏离的“宝姑娘”
。
更见真章的,是那些远离贾母视线之外的细微之处。
第3o回,宝玉和黛玉因张道士提亲之事闹得天翻地覆,一个摔玉大哭,一个伤心呕药。
贾母心疼得不得了,抱怨着“不是冤家不聚头”
,让凤姐去瞧瞧。
凤姐虽嘴上爽利地说:“不用瞧,过不了三天,他们自己就好了。”
但脚下却没停,亲自往潇湘馆来。
见黛玉犹自垂泪,便半劝半拉地将她拖往贾母处去。
黛玉要叫丫头跟随,凤姐道:“又叫他们作什么,有我伏侍你呢。”
说着,一手挽了黛玉便走。
这一句“有我伏侍你”
,出自堂堂荣国府管家奶奶之口,对象是一位并无实权、仅凭外祖母疼爱存身的表小姐,其中的体贴与回护,已然出了单纯的“差事”
范畴。
及至第74回,那场由绣春囊引、震动大观园的抄检风波中,王熙凤的态度更是耐人寻味。
她虽奉王夫人之命带队查抄,但到了潇湘馆,见黛玉已睡下了,听说她们来,正要起来,凤姐忙走进来按着她不许起来,只说:“睡罢,我们就走。”
她深知黛玉素日身子弱,禁不得夜深折腾,更不愿让这污浊不堪的事情惊扰了她的清净。
及至王善保家的从紫鹃箱子里抄出些宝玉旧日寄名符、荷包等物,自以为得了意,忙请凤姐过来验视,凤姐却只笑道:“宝玉和他们从小儿在一处混了几年,这自然是宝玉的旧东西,这也不算什么罕事,撂下再往别处去是正经。”
轻描淡写几句话,便将一场可能掀起的、针对黛玉清誉的风波化解于无形。
倘若她只是假意逢迎,或一心顺着王夫人,此刻正可借此由头,大做文章,至少也会如实禀报,让王夫人对宝黛之间“不避嫌疑”
的关系更加忌惮。
但她没有。
她选择了保护,用一种看似不经意的、符合情理的方式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