子们。
然而,尽管她们都难逃薄命的厄运,但各自薄命的方式却千差万别。
有的女子终生守寡,独守空闺,寂寞终老;有的则因心碎成疾,含恨离世;还有的被迫远嫁他乡,与亲人故土天各一方;更有甚者选择削为尼,常伴青灯古佛度过余生;甚至有些可怜的女子遭受非人虐待,惨死于非命……
其中,袭人这位女子有幸登上了“又副册十二钗”
之列,与晴雯、鸳鸯以及金钏等姐妹们一同位列此册。
可是,众所周知,这三位女子最终都未能得到一个圆满的结局,下场凄惨无比。
因此,可以合理地推断出,袭人的人生归宿想必也不会好到哪里去。
在这繁华如梦的大观园里,所有看似美好的幸福时光,不过如同昙花一般,短暂绽放之后便迅凋零消逝,徒留一片凄凉与哀伤。
就像《红楼梦》原着第三十四回中所描述的那样,当时的宝玉正处于昏迷恍惚之间,眼前先是出现了蒋玉菡匆匆走来,向他倾诉着忠顺府捉拿自己的事情经过;紧接着,金钏儿的身影也忽然浮现,哭泣着讲述自己因为宝玉而投井自尽的悲惨遭遇。
当时金钏已经投井自尽身亡,这无疑给整个故事蒙上了一层沉重且悲伤的阴影。
可为何曹雪芹会将一个活生生的人与一个已然逝去的人并列书写呢?这其中定然蕴含着深刻的寓意和作者独特的构思。
再看蒋玉菡这边,他从忠顺王府出逃后不久便又被抓捕回去。
要知道,对于像他这样胆敢逃跑的奴隶而言,忠顺王绝对不会轻易放过。
其遭受的惩罚想必极其严酷,极有可能会被打断双腿,从此失去行走的能力;亦或是被毁去那赖以谋生的美妙嗓音,使得他即便保住性命,余生也只能在残疾与痛苦中度过。
可以说,此时的蒋玉菡可谓生不如死,过着无比凄惨的日子。
曹公向来以善于运用隐喻手法着称,此处关于蒋玉菡命运的描写显然也是一种隐喻,暗示着他未来那悲惨不堪的生活状况。
但令人感到诧异的是,在程高续本当中,竟然将蒋玉菡刻画成了一名功成名就的所谓“成功人士”
。
这种处理方式实在让人难以接受,因为它完全违背了曹公原本想要表达的意思,着实值得我们深入探讨和商榷一番。
说到这里,咱们再来谈谈蒋玉菡这个人本身。
蒋玉菡原本是一名优伶,所谓优伶,其实就是人们常说的戏子。
在那个时代,这样的身份地位可谓是极为低微的,被归为下九流之列。
而下九流之中,戏子这一行业更是排在倒数第三位,仅仅比乞丐稍微高出那么一点儿位置,比起娼妓来都还要低四个名次呢。
袭人最终嫁给了蒋玉菡,然而这桩婚事远非外人所想象的那般风光无限。
实际上,自从她与蒋玉菡成婚之后,自己也就同样沦为了下九流之人。
但更值得关注的是,蒋玉菡之所以能够获得忠顺王的宠爱青睐,并不仅仅是因为他擅长唱戏这么简单。
从原着中的字里行间细细揣摩,我们不难现,蒋玉菡很可能是忠顺王府家养的娈童。
要知道,娈童通常会接受一种长期且不健康的特殊培养方式,这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