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38章 当诸葛亮遇到炮兵(2 / 5)

条件下,造成的有效杀伤,就要少很多。不过在朱文奎看来,这都不算是什么问题。

    在轻炮的使用上,连郭康都和朱文奎产生了分歧。

    在郭康看来,这年头的火炮本来就不太稳定,而霰弹就更不稳定了。一炮打出去,可能效果拔群,直接放翻一群人;也可能直接喷歪,大部分弹丸直接打土里、或者飞天上去了。这些都是无法控制的。

    朱文奎测出来的那个“单位时长内有效杀伤”,同样是个纯纸面数值。实际上,这个高数字,是靠高发射次数给“平均”上去的。实战中,未必有这么多发射机会。因此,轻炮打霰弹的实际效果,会非常不稳定。而战场上,宁可稳而慢,也最好不要去赌这个概率。否则,一旦意外因素多起来,肯定会造成危险的情况。

    不过,朱文奎觉得,这都是小问题。

    他告诉大家,如果害怕出现意外,有三种方法:一是增加射击次数,因为只要次数高了,就会逐渐拉平几次失手造成的损失,越来越接近于测试时的状况。实战中,最适合炮击的窗口时间长度有限,现有技术条件下,每门炮的发射次数也很难再提高。那么,就可以通过增加炮的数量,来把总次数给拉上去。

    还有一个方法,就是设法增加命中率。霰弹确实飞的很乱,而且难以控制,精度很低。但是,精度除了和弹丸飞出炮口时的方向角度覆盖范围有关,也和目标大小有关。只要离的够近,命中率就肯定能上去。

    当然,离得太近的话,炮兵的风险也会增加。一般来说,欧洲人是不会把炮和炮手放到这么危险的位置的,炮兵也非常害怕遭到攻击。但朱文奎没有考虑如何规避攻击,而是选择改变策略,宣布敢于用火炮近距离攻击的,视同率先冲击敌阵,在双薪基础上,再增加一笔奖金。因此,在这一路战斗中,明军炮手不但不躲避敌人,还经常想方设法把炮抬到敌人近前开火。

    另外还有个办法,就是增加霰弹的数量。因为霰弹的弹丸越多,覆盖范围内就越密集,打中敌人的概率就越大。但是,为了能达到击穿铠甲的及格线,弹丸不能太小太轻;而增加了弹丸之后,因为重量增加,单个弹丸的杀伤力也会减弱。作为补偿,就需要多加火药。因此,在炮击时,朱文奎和手下都有只要不马上炸膛,能塞多少就塞多少的习惯。这也是为了通过战术,弥补武器的缺点。

    当然,哪怕在“激进”的郭康看来,这些应对方法都和发疯差不多。不过,时间一长,朱文奎那帮人都习惯了这种思路。看到敌人集结,第一反应就是把炮推过去,然后在他们眼皮子底下,冒着随时炸膛的风险,像是要跟人同归于尽一样,点火开炮。

    这年头,玩火绳枪的老兵,在其他人看来都有点过于疯狂了,而